海牛总经理深度剖析中国足球现状:青训体系亟待改革 职业联赛造血功能不足
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总经理张冬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深入探讨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运营现状和中国青训体系建设这一重要议题。
在俱乐部财务管理层面,张冬披露了2024赛季的详细收支结构。据悉,1.2亿元的总投入中,青岛中能集团作为主要投资方承担了近50%的资金压力。值得玩味的是,中超联赛的版权费分成仅贡献了55万元的微薄收入,这与中国职业俱乐部年均数亿元的运营成本形成鲜明对比。张冬特别指出,商业赞助和票务收入共2000万元,加上地方政府提供的4000万元财政支持,构成了俱乐部重要的收入来源。
"与欧洲五大联赛成熟的商业模式相比,我们转播权收入的提升潜力巨大。"张冬分析道。这位资深足球管理者坦言,虽然"金元足球"时代的非理性投资已经消退,但俱乐部仍严重依赖股东输血维持运营,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青训体系的投入规模。
谈及中国足球的未来之星,张冬对19岁国脚王钰栋的涌现表现出复杂心情。"看到新一代球员中涌现出这样的好苗子确实令人欣喜,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青训系统多年运作,却只能培养出屈指可数的优秀球员?"这位俱乐部掌舵人直言不讳地质疑道。
张冬强调,足球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只有建立健康的联赛机制,实现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国家队的进步才会顺理成章。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是对本就不牢固的足球基础的进一步破坏。"他以德国足球复兴为例说明,系统性的青训改革需要至少8-10年才能见效。
在访谈最后,张冬特别提到,中国足协最新公布的青训大纲要求U系列梯队每周训练时长不少于18小时,这一标准已接近欧洲先进水平,但关键在于执行力和系统性培养方案的落实。